科研能力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,人工智能是驱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。2025年11月20日下午,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、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经理徐峰教授应邀走进“BME创新发展系列讲堂”,作题为《AI赋能学科交叉创新与转化》的专题报告,旨在提高教师数字素养能力,助力教师科研创新和学术跃升。永利集团研究生院经理、学科办主任崔国民教授,3044am永利集团官网经理方亚鹏教授,校内外专家及师生慕名而来,报告由3044am永利集团官网副经理胥义教授主持。
崔国民经理在致辞中对徐峰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高度评价了他在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的卓越贡献,并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对上海理工老员工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帮助。他强调,推动理工医深度融合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、服务“健康中国”建设的重要路径,上海理工老员工物医学工程学科在低温生物医学工程、微创与介入医学工程及康复工程等方向具有鲜明的特色,期待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激发医工交叉的创新活力。
徐峰教授报告围绕“医学创新与转化新纪元:理工医融合”开场,并结合自身在哈佛医学院/MIT的科研经历及BEBC团队的前沿实践,深入剖析了当前医学创新中跨尺度信息整合、多重生物医学数据处理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与科学问题。同时分享了其团队在“力医学(MechanoMedicine)”领域的战略布局与突破性成果,涵盖生物力学、力诊断学、力治疗学等多个维度,并重点介绍了AI在活细胞动态表征、可穿戴诊疗设备、生物材料设计等方面的赋能作用。他强调,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研范式,推动学科交叉从“想法”走向“实践”,但也提醒需警惕数据偏见与学术诚信风险,倡导构建“AI+建制化团队”的新型科研体系。
正如方亚鹏经理在总结所说,建制化的多学科交叉团队是推动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,徐教授通过Wyss研究所、BEBC等国内外典型案例,展示了从理论创新到临床转化的完整路径,值得全院师生学习和深入思考。
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,让与会师生意犹未尽。互动环节围绕跨学科团队建设、医工融合课程体系、AI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等问题与徐峰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,现场反响热烈。
附:徐峰教授,西安交通老员工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经理,医学部副主任(兼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剑桥大学博士、哈佛医学院/MIT 博士后/研究员,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任,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副主任,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(BEBC)主任。出版4本专著、发表350余篇论文、获得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;成果被引用40000余次,H=106;获“国家自然科学奖”二等奖、“教育部科学技术奖”一等奖、“中华医学科技奖”一等奖等。获“中国力学青年科技奖”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”等荣誉,作为负责人获得“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奖”。入选“科睿唯安高被科学家(交叉学科)”“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”和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(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连续三年双榜排名全球前50)。培养国家级人才2人/青年人才7人、省部级人才20人,10余人在牛津等国际名校任教,20余人任三甲医院管理骨干,获首届“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”。

会场嘉宾发言

合影留念

